微電影興起于草根,各種參差不齊的“小短片”,來自于各種相機、DV、手機,但真正把它提升到“電影”層次的,微電影從個人自拍的隨性表達,漸漸登堂入室,上升到電影的層次。投資規模也從幾千幾萬上升到幾十萬不等。 微電影的商業運作模式在為業界打開市場空間的同時,也有力推動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壯大。有網絡測評機構預測,與廣告相融合的微電影,到2014年將可能達到10倍的增長空間。“小體積”的微電影,或將成就品牌內容的“大理想”。中國微電影協會執行會長周凱認為,大陸微電影發展才兩年時間,與微電影相對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相比遲3-5年時間,但并不意味著落后。周凱說,他對微電影十分看好,創意經濟作為文化產業一個核心要素,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產業結構調整,乃至提升全體國民的精神文化素質和拉動地方經濟建設都會起到深遠而長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