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品牌化概念在目前的國內有些泛化,眾說紛紜的展會品牌戰略多數由于缺乏品牌展會的運營實踐支撐而變的空洞無力。對于剛剛進入會展業的新手來說,品牌戰略如同高深莫測的武功秘籍,沒有穩固的基礎支撐而盲目圖謀則具有走火入魔的風險。明陽天下會議服務公司建議暫時拋開品牌戰略思維,以可行有效的小目標為起點先培育一個“有效展會”,經過穩步增長逐步實現企業的實力積累,才能夠在日益激烈的展業競爭中達到長期發展的目標。
      與任何一個展會項目的運營一樣,調研工作是個開始,不一樣的是“有效展會”的調研是派專人前往客戶中間開座談會。通過電話訪問、熟悉客戶建議、電子郵件、專業等方式進行的調研工作,很難把握目標客戶的真正需求和目標行業給展會預留的市場空間。只有真正的走進目標客戶中間,通過面對面的訪談、把辦會的計劃傳遞給客戶并期望客戶能夠給予中肯的建議、在目標客戶群中舉辦座談會等方式,可以了解或洞察到目標客戶真正的需求和意見。這種客戶需求與客戶意見的征詢方式將為展會進行準確定位提供至關重要的依據。
      這種方式的調研會引起很多人的不屑一顧,因為很多人會認為這樣的調研將直接加大展會運營成本。但如果從宣傳效果的角度剖析,這種方式的調研所起到的宣傳效果不會比大量經費支撐下的宣傳要遜色。因為宣傳廣告不管是如何篩選目標客戶群所在區域,也只是目標覆蓋性,存在其他展會宣傳廣告競爭而分散了目標客戶的注意力。到目標客戶群中進行面對面的調研,不僅會因為這種與眾不同的、謹慎的工作態度贏得目標客戶的尊重,也會因為不同而增加展會客戶的記憶。
      在調研期間就開始實施服務策略,通過沖擊目標客戶對傳統展會的判斷來塑造既定展會的優勢地位。
      這種提前的服務執行同樣會被很多人認為將直接減少展會的參展商數量,因為展商既然在參展之前就已經得到收益就不必投入經費選擇參加展會。但如果這樣理解呢?比如展商會認為,我連決定參加展會的想法還沒有來得及考慮,就已經從這個展會的組織者手里得到了實惠,那我參加以后得到的收獲肯定會更好。相信對于目前很多參展客戶來說,這樣的展會組織方式肯定沒有遇到過。對于頻繁接受展會銷售電話干擾或受非正規展會欺詐的目標客戶群,常規化的展覽運營方式已經很難使客戶對展覽會逐漸理性的判斷產生明顯的改變,非常規的手段往往能夠達到不一般的效果。
      本文轉自明陽天下會議服務公司,轉載請注明出處。